提升消费水平,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1-01-26 19:05 阅读:1990

提升消费水平,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

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,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,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,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。

高质量”发展不能仅从供给侧角度理解为宏观层面的稳定增长和协调发展、产业层面的布局优化和合理以及企业层面的持续创新和产品质量等,更要从需求侧角度理解为收入水平的增长、劳动在价值增值中的比例提高以及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,甚至后者才是支持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关键所在,是支撑内循环的坚实基础。

高质量发展必然以高消费能力支撑。国际经验表明,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闭环的关键因素是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和高消费能力,强大的内需是实现内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二战后,发达国家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变为需求拉动,实现经济30年的快速增长,就是明证。可以说,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,也是劳动收入份额在社会创造总财富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,表明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了较高的福利,进而证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比较高。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(10276美元),按照世界银行2019年标准,人均GDP在3996至1237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,高于1237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。2019年中国总体上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,长三角2019年人均GDP为104452元,为15140美元。但是我们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,与高收入国家还有不少差距。主要原因是,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人均GDP中的比重偏低。

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低且下降不利于高质量发展。根据长三角三省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,上海和浙江,总体上与中国平均水平相当,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基本上都是在45%左右,上海略有下降。江苏占比一直不高,维持在33%—34%。安徽占比虽高,却从51%下降到了45%。均低于国际上高收入国家60%左右的水平。在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上,从2015年—2019年长三角四地均出现后者增幅等于或低于前者的情况。长三角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未能赶上GDP增长速度,意味着在这个分配中,资本和土地的收入的比重并未下降,特别是投资和净出口两驾马车仍然在发挥作用。这个比重偏低,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映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,人们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。按照GDP思路所判定的经济发展阶段,有可能与实际的情况差距较大,对强化经济内循环不利。

上述问题并非出现在长三角一地,而是在全国普遍存在。2015年—20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4%左右,但是人均GDP在五年中,从49351元增长到70892元,增长了44%。而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,从21966元增长到30733元,仅增长了40%,同样出现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人均GDP增速的情况。

与国际水平相比,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偏低,一方面说明我们工业化任务仍然很重,仍然以投资动力为主,消费拉动经济仍然较弱。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而忽略了国内市场的培育,当然提高劳动力收入的紧迫性也就不高。

从长三角看,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人均可支配水平太低。2019年长三角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41%,比全国平均水平43%还低。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,基于国内大循环的要求,需要做如下的政策调整:

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,特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人均GDP中的比重。根据国际经验,可以采取逐步发展的方式来实现。在“十四五”内可先提高到50%,到“十五五”期间,即建国80周年时,提高到60%。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渠道主要有两个,一是增量调整。提升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,实现高质量发展,在一次分配时提高劳动报酬所占的份额。二是存量调整。调整政府、资本和劳动力等分配比例,推进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制改革,对民营经济减税降负,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,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,为国内大循环增加来自源头的动力。

二是提振居民敢于消费的信心。主要是构建省级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并实现省级转接。包括住房、医疗、就医等社会政策的城市差异,通过省级统筹的方式来解决,不至于因病致贫、因房贷压力和上学压力而不敢消费。社会保障的省际转接,将有利于人口合理有序流动。多方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效应,以支持国内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。

三是深化长三角一体化。长三角一体化既是市场一体化,促进内部分工和效率提升,又需要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,补齐民生短板,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,避免贫富的群体分化和区域分化加剧。长三角在拆除市场藩篱的同时,也要有相应的政策解决落后区域竞争力欠缺群体增收缓慢问题,建立相应的政策扶持基金,在经济集聚的同时通过社会服务的均等化,来抵消市场化所导致的分化效应。(安徽学习平台  作者:钱运春)